股票融资作用 航新科技成立30年来 一直专注于航空机载设备的创新研发 “护航”飞行数据安全 瞄准低空蓝海

K图 600206_0

K图 300424_0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数量庞大的低空飞行器将会成为现实。无人驾驶航空器混合高密度飞行将成为常态,空中管理的方式必然从现在主要依靠人的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变。如何保障飞行安全成为关键一环。近日,记者采访了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新科技”)创新中心总设计师郑炜,看看深耕航空产业30多年的航新科技如何通过“飞行安全”这一切口实现快速布局低空经济?面对低空经济这一新赛道,航新科技又将从哪些方面破局?

  业务探索研发“黑匣子”保存飞行数据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航新科技,一直专注于航空机载设备的创新研发和综合保障业务。这家创立于1994年的企业,于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424)。经过30年的发展,航新科技已发展成为覆盖民用航空、通用航空,业务遍及全球的装备综合保障及航空技术服务供应商。

  在低空经济蓄势腾飞的背景下,他们发挥优势,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以成为国内具有规模的低空飞行器整机适航性自动测试系统研制生产基地、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低空飞行器核心部附件集成化设计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发展目标。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专门针对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制了小型化数据记录器,类似大飞机的‘黑匣子’,可以真实、客观地记录飞行器数据信息,一旦不幸发生飞行器故障或事故,将是重要的调查证据。”郑炜向记者解释,目前低空飞行器的飞行数据都是通过网络回传的方式由厂家自主掌握,在发生故障或事故的关键时刻,重要的状态数据或将无法及时、有效回传保存,不利于故障分析或责任判定。“将来,保险公司或将据此认为无法评判飞行事故的责任原因而拒绝投保,这或许会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痛点问题。”郑炜进一步介绍,而这款数据记录器可以在落水、坠撞、火烧等极端条件下保护数据不被破坏,可提供稳定、可靠的第三方客观数据,来解决上述痛点问题。

  此外,航新科技设计的智能监测传感器可以监测低空飞行器的温度、振动、液压、转速等平台状态信息,以及航路飞行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来提醒飞行器调整飞行状态;ADS-B防撞监视系统可以有效防止低空飞行器在航路飞行时受到其他非管制目标的干扰和侵入,保障低空飞行安全。

  企业规划四大方向“逐梦”低空飞行

  低空经济向“新”而行,乘势“展翅高飞”。在郑炜看来,低空经济产业分为商业应用场景、飞行器及部附件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飞行运维保障以及综合服务(主要是适航审定)等五个领域。

  商业应用场景是激发低空经济产业活力的核心引擎,空中出行、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与娱乐、农林植保与监测、基础设施巡检与维护、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等备受关注。

  郑炜认为,目前低空经济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各类应用场景已经浮现眼前,但受限于当前低空飞行器的续航能力、载重以及经济性等因素,很多场景暂时还无法完全落地。

  因此,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突破也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底座”。其中,飞行器制造和适航认证是解决怎么“飞起来”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保障是解决怎么“安全飞”的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航新科技主要是瞄准起降场维修车间规划建设,以及风向标、综合气象仪、卫星通信系统、导航定位系统、ADS-B地面站、地面监视系统、自动充电装置、智能牵引机器人等飞行保障基础设施的集成应用部署开展相关业务。在飞行运维保障服务方面,除了提供常态化的飞行器航前/航后检测、维修服务外,也积极开展机身、旋翼等复合材料、金属材料的探伤检测,同时拟开展电池、电机健康状态检测等技术创新研究,可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更安全的深度检测服务。”郑炜透露。

  他表示,“航新科技下一步将依托现有产业经验和能力优势,围绕低空飞行器核心部附件研制、适航安全性检测认证服务、起降场及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运维保障服务等四个方向重点推进相关业务,助力低空产业发展。”

  发展基因技术创新激活“新”动力

  在航新科技一楼展厅,记者看到了多款为商飞公司等航空业企业配套研制的先进航空设备,包括机载健康管理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以及地面保障设备等。

  “目前,我们已为商飞提供自主研制的国产数据打印机产品,也正在为国产大飞机配套研制实时监控管理组件(RTMU)、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WQAR)和宽幅数据打印机,以解决民航客机同类产品受制于人的痛点问题。”郑炜透露。

  此外,航新科技也加强了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方向的研发投入,所研制的航空设备维护保障虚拟现实及仿真训练应用系统已在多个场景投入使用,完成开发了多类飞机的内容素材库、虚拟训练课程以及维修现场辅助内容,可应用于军用或民用航空设备的维修保障虚拟训练和教学。

  “研发投入多年来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郑炜表示,在科技强企方面,航新科技主要从以下三点发力:

  一是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内部梯队式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打造和提升技术创新实力,目前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担任公司的首席特聘专家,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二是重视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目前已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开展多个创新项目合作,其成果均成功应用于各型号产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三是坚持“资本+产业”双轮驱动的创新管理模式,在激励内部创新、鼓励价值创造的同时,对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匹配的创新、创业项目保持关注,采取多种开放式的合作模式引进创新成果或产业,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低空经济观察

  航新科技创新中心总设计师郑炜:

  发展低空经济的本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低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来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发展低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一是空域管理改革(即空域开放),二是应用场景落地。

  没有空域的开放就不会有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务实地开放空域?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这就要靠技术创新,依托技术创新实现全国、省、市、起降场四位一体的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空管系统,建立统一标准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即构建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

  低空经济最大的蓝海实际上是公共交通出行股票融资作用,但制约这一场景落地的因素非常多。我认为,最难跨越的是公众对低空飞行的心理接受程度。民航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通过大量实践数据告诉大家航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这才有了民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低空飞行同样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服务保障来解决好安全问题,用数据告诉公众,这种新兴的交通方式是安全的、可靠的、值得依赖的,才能最终迎来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